烟台全自控发酵罐的传感器(温度、pH、溶氧、压力)应如何布局才能避免局部参数偏差?例如在高细胞密度发酵中,传感器位置是否会影响数据准确性?
2025-10-17 来自: 烟台高新区海洋生物工程研究所 浏览次数:34
在烟台地区的全自控发酵罐中,传感器(温度、pH、溶氧、压力)的布局需结合发酵罐流场特性、高细胞密度下的传质规律及烟台气候对罐体环境的潜在影响,通过 “规避死角、匹配流场、多点验证” 原则减少局部参数偏差。以下是具体布局策略及高细胞密度发酵中的特殊考量:
一、核心传感器布局原则(以 50L-10m³ 规模为例)
1. 温度传感器:避免 “壁面效应” 与 “局部温差”
2. pH 传感器:规避 “局部代谢冲击” 与 “菌体附着”
3. 溶氧(DO)传感器:匹配 “氧传递效率最高区”
4. 压力传感器:聚焦 “气相空间稳定性”
二、高细胞密度发酵中传感器位置对数据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
高细胞密度发酵(如重组大肠杆菌发酵,菌体干重>100g/L)的核心问题是传质受限导致的局部环境异质性(如局部碳源耗尽、溶氧骤降、pH 偏移),传感器位置不当会显著放大偏差: